2018日本文化发展与研究动态研讨会 圆滿结束

2018年11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室、中日社会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8年日本文化发展与研究动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河北大学等研究机构及高校的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主要围绕中国学界“日本历史研究动态”、 “日本文化研究动态”、2018年的“日本文化热点问题”、“日本国民意识”、“日本社会思潮”、“日本文化政策”、“日本教育改革”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刘玉宏到会致辞,副所长杨伯江作会议总结。

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刘玉宏到会致辞

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作会议总结

刘玉宏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与会表示欢迎和感谢,并指出,今年对于中日两国而言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日关系呈明显改善趋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顺利实现访华。但是舆论调查结果显示,中日两国国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以及好感度并不高。他建议与会专家学者们要经常展开合作与交流,为促进中日两国的相互理解和友好交流贡献智慧。日本所将会进一步加大对日本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一个更好的日本文化研究交流平台。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宋志勇作题为《中国日本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基调报告。报告主要对中国的日本史研究学术史进行了扼要梳理,回顾了中国日本研究学界日本史研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主要的研究成果,并着重介绍了2018年围绕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开展的各项研究活动以及研究成果情况。宋志勇还指出,当前日本史研究面临学术人才断层、研究碎片化等问题,殷切期望未来有更多的学术后起之秀加入到日本史研究领域中来,避免研究碎片化,促进研究系统化。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宋志勇作基调报告

日本研究所文化研究室崔世广作题为《关于日本文化研究的若干思考》的基调报告,同与会专家学者们分享了他多年来的研究心得。报告着重介绍了当前日本文化出现的各种现象,比如向传统回归、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滑坡、社会性欲望低下而个人欲望强烈等。崔世广认为,这些现象不应该按照当下时间节点来分析,而应该从平成时代背景来分析。从这一角度分析,当前的日本其实是“成年的”平成,是最好的时期。此外,他还与大家分享了日本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同时也指出,方法论虽然重要,但需要灵活谨慎运用。

日本研究所文化研究室崔世广作基调报告

其他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个人学术专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邱静的“反安保法运动后日本的立宪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庄娜的“超越国民国家框架的构想——《琉球共和社会宪法》的思想意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戴东阳的“中国文化向琉球国传播之研究:2018”、南开大学孙雪梅的“‘必要恶’与日本的女性歧视”、天津外国语大学刘淑霞的“女性视角的言说:大河剧《西乡殿》中的‘西乡隆盛’形象”、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熊淑娥的“日本人的灾害治理体系解析”、南开大学郭丽的“日本《第三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孙承的“日本的文化艺术立国战略评析”、北京外国语大学邵建国的“强化对日本一般杂志和网络媒体研究的必要性”等,各位专家结合研讨会主题,从微观与宏观两大层面深入细致地对2018年日本文化发展与研究动态进行了扼要精彩的回顾和探讨。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任张建立主持了会议的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就各位专家发表的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就如何通过内容丰富多彩的“图说当下日本与中国”系列图书促进中日国民间相互理解与友好文化交流畅谈了各自的看法。

日本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任张建立主持会议

杨伯江在会议总结中高度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将此次会议妙喻为“拮花酿蜜”,强调文化和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文化研究如何立足现实需求、发掘“小众研究”的大众意义,是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他认为,日本文化研究需要肩负起以下使命:

第一,坚持学科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深化对日本历史文化的认知;

第二,在日本研究体系中确立自身坐标,不断拓展日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为中国自身发展提供参考镜鉴,为我软实力的提升、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大国的转变建言献策。

(撰稿:李书琴)

图/文:中科院日本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