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三味良方” 实现保护发展“双赢”

近年来,兖州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水资源保护利用、农田生态系统保护,开出降碳、治水、护土“三味良方”,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兖州样板”。泗河水利风景区成功创建第二十一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兖州区成功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开出生态环保“降碳方”,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范式。追“光”逐“新”,推动采煤沉陷区变身“聚宝盆”。聚焦采煤沉陷突出问题,结合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生态保护要求和群众生活诉求,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用则用”治理理念,逐步修复和重建生态环境,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6.55万亩。依托采煤沉陷区水面,引进宁德时代GW级光储一体化基地项目,建成山东省采煤沉陷区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国内首个采煤沉陷区应用N型高效双面双玻组件的光伏项目——兴隆庄街道光伏一期250MW渔光互补项目。利用光伏板下方水面,实施“渔光互补”,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技术相结合,形成“上发电、下养鱼”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坚持“一体规划、全域开发,景区布局、板块构架,因地制宜、节点打造,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围绕龙湖公园水利风景区、文化旅游康养功能区和以牛楼小镇为中心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一脉、三区、五坝、七园、九景”的生态格局,把兖州泗河区域建设成为集生态宜居、文化旅游、休闲观光、高端康养于一体,产业发展、生态秀美、人水和谐的绿色发展带。依托湿地资源,提升中水水质和中水利用效率,涵养净化水源,在自然循环、生态修复中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优质栖息地,吸引30科野生鸟类、70多种稀有物种“安家落户”。开出农田生态系统“护土方”,收获“丰”景秀丽瓜果飘香新飨食。坚持绿色优先,建立现代农业“生产网”。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区负总责、镇街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使用者自护、受益者参与”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农”字号项目“四制”管理,推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招投标、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五统一”建设模式,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围绕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建设8个100亩小麦高产攻关区、4个玉米高产攻关区、8个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攻关区、3.07万亩示范区和9.49万亩辐射区,以点带面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持续放大生态效益。

开出农田生态系统“护土方”,收获“丰”景秀丽瓜果飘香新飨食。坚持绿色优先,建立现代农业“生产网”。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区负总责、镇街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使用者自护、受益者参与”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农”字号项目“四制”管理,推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招投标、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五统一”建设模式,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围绕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建设8个100亩小麦高产攻关区、4个玉米高产攻关区、8个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攻关区、3.07万亩示范区和9.49万亩辐射区,以点带面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持续放大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