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石头讲故事

作者:王琳
“在济宁市嘉祥县,有着一处距今1800多年的汉画像石群—武氏家族祠堂,这些祠堂通体由本地盛产的天青石垒砌而成,像东汉辞赋家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里描写的那样“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海神灵。”“贤愚成败,靡不载叙。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用古代圣王、贤臣、孝子、烈女等人物故事以及丰富的楼阁燕居、车马出行、水陆攻战、庖厨宴饮、山海神灵等石刻图像,向我们展示了汉代时中华文明的突出成就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孝悌传统、崇德尚贤的价值追求、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和艺术上深沉雄大的华美风格、奇幻瑰丽的浪漫气质,是我们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自强的历史依据和源头活水。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嘉祥县充分发挥宗圣曾子、石雕之乡的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践,通过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深入阐释传统文化深刻内涵,教育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文化自信。

嘉祥武氏祠汉画像被誉为“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将汉代兵威远盛、富强康乐、求思进取的气象刻于青石之上展示着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诉说着中华文化崇德向善的精神追求

在武氏祠的古代帝王图中,伏羲女娲初造王业,创立规矩以理海内;祝融神农施火耕种,开农耕文明之先河;黄帝造兵井田,垂衣裳而天下治;尧舜仁德孝悌,和合万国而天下归;大禹为民治水,沐雨栉风公而忘私,夏桀好战暴虐,荒淫无道终至灭国圣王与暴君的对比之下,体现的正是中华文化崇德尚贤的价值追求。

武氏祠汉画像涵盖了人类从初创之始到夏商周秦汉的历史文明,用慎终追远的孝悌传统、崇德尚贤的价值追求、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以及大气华美的艺术风格、奇幻瑰丽的浪漫气质展示着中华民族求思进取、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文化自信的应有之意。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讲到: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