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在中国《词源》《辞海》中的古意 及出处:

2019年4月1日,日本年号由平成变为“令和”,出典于《万叶集》。而“令”这个字,在中国《词源》和《辞海》中也有各自的解释。

一,《词源》中的“令”古意及出处:

动词意义:
1、听从。后作“聆”。
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吕氏春秋》
名词词义:
1、通“鸰”。
脊令在源,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按:脊令即鶺鸰。
助词词义:
令,设辞也。——《助字辨略》
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名词词义:
1、命令;法令。
臣下罔攸禀令。——《书·说命上》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屈原列传》
2、时令;季节。
群葩当令时。——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酒令。饮酒时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
今日也行一个令才有意思。——《红楼梦》
4、词调、曲调名,即“小令”,又称“令曲”,一般字少调短,如词中的《十六字令》,元曲中的《叨叨令》之类。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闭不得。——张炎《词源·令曲》
5、官名。
卜皮为县令。——《韩非子·内储说上》
6、中国古代政府某部门或机构的长官。如尚书令;大司农令;郎中令;令史。
7、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海令为母寿。—— 清· 张廷玉《明史》
刺史守令。——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守令皆不在。——《史记·陈涉世家》
华阴令欲媚上官。——《聊斋志异·促织》
8、名声。
饰小语以干县(悬)令。——《庄子》
9、通“鸰”。鶺鴒。鸟名,大如鷃雀。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

动词词义:
1、使;让。
令五人保其首领。——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形容词义:

1、美善。
巧言令色。——《论语·学而》。集解:“令色,善其颜色。”
何忧令名不彰。(令名不彰,好的名声不会显扬。)——《世说新语·自新》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吉祥;吉利。
3、你的——尊称他人的亲属。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连词词义:
1、假使;假设。
藉第令毋斩,戌死者固十六七矣。——《史记·陈涉世家》

二,《词海》中的“令”古意及出处:

令。纸张的计量单位。一般以规定尺寸的整裁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亦称“型”。国际上以前用以表示手表机芯直径的单位。1令等于2.256毫米。如11令即表示机芯直径为2.256×11=24.82(毫米)(lìnɡ)命令。如:政令;军令。《书·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出令;召。《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使。如:令人兴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能令君胜。”

时令。如:夏令;冬令。

善;美。《诗·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周书·萧传》:“幼有令誉。”

敬词。常用于尊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亲;令郎。薛稷《饯许州宋司马赴任》诗:“令弟与名兄,高才振两京。”古人亦用称己之弟辈。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

官名。战国时,县的行政长官称令长:大县称令,小县称长。以后皆称令。代虽置县令,但由知县理县事。改称知县。又历代中央最高级机构的主官亦有称令者,如中书令、尚书令。某些中级机构中的主官亦有称令者,如代九卿属官中之太史令、太医令。仅宗人府主官尚称宗人令及宗令。

中国古代关于国家体制和基本制度的法规。《新唐书·刑法志》:“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始于时令极繁多,统治者用以对“律”作修改补充,即所谓“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汉书·宣帝纪》文颖注)

杂曲的一种体制。令曲,即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