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来稿:“2016中華文化人物”頒授典禮在深圳甘坑客家小鎮完美落幕

 1月11日,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視聯合主辦,深圳華僑城文化集團承辦的“2016中華文化人物”頒授典禮,在深圳具有濃郁客家特色的甘坑客家小鎮完美落幕。

11位來自中國各個文化藝術領域幷作出卓越貢獻的文化翹楚,在星光燦爛、輝煌璀璨的舞台上,受到了特別的禮贊。


他們是折紙藝術家劉通、木作大師楊恒金、電視製作人亞妮、攝影師顧瑩、銅藝師朱炳仁、表演藝術家秦怡、文化學者林谷芳、五台山尼衆佛學院院長如瑞、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文物修復師王亞蓉、鋼琴家劉詩昆。

11位文化精英折桂年度文化人物

在這個信息以秒更迭的時代,到底哪些人、哪些事值得我們駐足銘記?作爲國內首個專門面向全球華人文化領域年度人物進行表彰的慶典,八年來已有近百位華人文化翹楚站上這一舞台。今年的頒授典禮同樣星光熠熠。

千錘百煉 “大家”典範

她是一生鍾情影視藝術、從影70餘年的表演藝術家秦怡。2015年,94歲高齡的秦怡不拿一分錢報酬,親赴青藏高原拍攝,編寫劇本並主演了電影《青海湖畔》。 在世界電影史上,95歲高齡依然活躍在屏幕上,集出品、編劇、主演於一身,在高海拔無人區無替身拍攝,迄今沒有先例。

他是將全部生命交給鋼琴事業的鋼琴家劉詩昆。作爲享譽中外的著名鋼琴家,他的鋼琴人生讓你想到黃河,想到關於黃河的壯麗頌歌!

她是被譽爲織綉領域研究第一人的文物修復家王亞蓉。在她的眼中、手上,可以將細如毫髮的編織品、縱橫交錯的經緯綫,梳理出中華文化的歷史,讓我們從中發現絲綢中國、服飾中國、工匠中國。

日雕月琢 大匠運斤

他獨創出世界獨一無二熔銅藝術、致力拯救銅文化。銅藝師朱炳仁身爲“朱府銅藝”第四代傳承人,將銅藝與繪畫藝術、書法綫條、詩歌及佛教文化有機融合在一起,提升了銅建築整體的內涵和美感。

他擁有出神入化木作手藝、40餘年爲鄉民建造100餘座吊腳樓民居。侗族木作大師楊恒金創造了一種多元的中華建築風格樣式,作品也成爲侗族風雨橋的學術樣本。他構築的每一座吊腳樓都應被看作是一種人生記錄,更是一座座美麗的、永久的紀念碑。

魁奇風骨 大師本色


她秉持著師父“修大廟容易,修小廟(人心)難”志向,以105元起步,在五台山破敗診所的基礎上,她是用15年時間建成中國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尼衆佛學院的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五台山尼衆佛學院院長如瑞。她對佛法的信仰、對一切人間美德的守望,以及對於人類智慧與世界和平的不懈追求,不但爲自己,也爲中國佛教文化贏得了光榮。

他在二十年間往返兩岸五百餘次,觀察兩岸文化、同時著成中國音樂遺世珍寶之作,他是化學者林谷芳。他還是禪者,是聚焦中國人文的音樂“導聆人”,更是一位試圖以傳統智慧安頓當代人心的不倦的學人。

鍥而不捨 大輅椎輪

他首次執掌超大規模劇院,就將其打造爲世界矚目、原創力驚人、領銜現代管理水準的國際化演藝中心,他是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作爲這個奇迹的創造者,他提出了堅持藝術性、人民性、國際性的辦院宗旨和“藝術改變生活”的核心價值理念。使國家大劇院被譽爲 “國家文化藝術航母”和“國家文化標志”。

她用十年時間跟踪拍攝山西左權一支盲藝人隊,完整保留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遼州小調。電視製作人亞妮知道什麽是極度珍貴,一旦發現就義無反顧地追隨、記錄、傳揚,並甘願爲此捨弃常人眼裏絕難捨弃的東西。這種獻身精神,在當代被稱之爲英雄也毫不爲過。 

獨擅勝場 大魁壯志

她的足迹遍布七大洲四大洋、近三年蟄伏南北極、青藏高原等無人區,她專注拍攝鳥類爲主的各類野生動物。攝影師顧瑩立志於以影像方式記錄野生動物,希望喚起人類對其他生命的珍視,引發人們對生活在地球三級的動物們的關注和思考。

他只用一張紙就可以詮釋數學之美、藝術之美,變平面爲立體、化運算爲造型,融合科學與藝術兩種思維,幷將兩種想像無縫銜接。折紙藝術家劉通是我國唯一一位國禮折紙設計師、米蘭世博會特約設計師。

秦怡:點燃人生最亮的火炬

她一生鍾情影視藝術,用令人驚訝的創作激情成功地塑造了“林紅”、“芳林嫂”等40餘個栩栩如生的經典人物形象。77年演藝生涯,印證了她光影交錯的傳奇人生。

2015年,93歲高齡的秦怡自編自演電影《青海湖畔》,她親赴青藏高原拍攝,登上了海拔4000多公尺的高寒地帶,此舉讓人驚嘆。在世界電影史上,94歲高齡的她仍然活躍於熒屏,集出品、編劇、主演於一身,在高海拔無人區無替身拍攝,迄今未有先例。 

國家一級演員宋春麗在當天頒授現場,充滿深情地講述了這位前輩,她心目中的偶像和榜樣。她說,秦怡在高原拍攝時,不用替身,堅持自己完成。每天清晨5點起床,在來回6個小時的車程裏,她一直忙著修改劇本。電影拍到一半,操勞過度的她病倒了,從那時起,她的左脚失去了力量,不再那樣靈活。《青海湖畔》是一部傾注著這位老藝術家執著追求和藝術夢想的煌煌巨作,必將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秦怡在頒獎現場,謙虛地說:“我做得還很不够。文化是很重要的一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我想起我的老領導夏衍同志,他曾經說過:我們中國的電影,從技術上講,可能與國外差幾十年;從表演上講,也要差10年。當時聽了這話,我感到很慚愧。我從十幾歲演話劇、拍電影,怎麽還與國外有差距?如果文化不提高,怎麽能拍好電影,怎麽能讓觀衆感動?我們必須努力、發奮,不管你曾經有多好,人生不能止步不前,要永遠朝前走。雖然我已年邁,不能做更多的事情,但是我要窮盡畢生,爲中國的電影事業服務好、工作好。” 

劉詩昆:永遠彈奏人生最强音

 他無論在哪裏出現,總是高人一頭;而且無論哪裏,無論有多少人演奏,他都是那個“最强音”:飽滿、嘹亮、豪邁、一瀉千里;他的鋼琴人生讓你想到黃河,想到關于黃河的壯麗頌歌。

劉詩昆,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蜚聲國際,折桂國際鋼琴比賽大獎。近幾十年來,劉詩昆一直從事音樂教育事業。他現在中國40餘個城市開辦了200多家從事音樂藝術教育培訓的“劉詩昆鋼琴藝術中心”和“劉詩昆音樂藝術幼兒園”,現在學學生共約8萬人。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掁寧的夫人翁帆,這樣描述她的鋼琴老師劉詩昆先生。她說,“今天,本來楊振寧教授要來現場爲劉詩昆老師作介紹,但他臨時有重要事情無法前來,就由我來代替他,講述我的老師。正好,我29歲起步學鋼琴,劉詩昆老師經常親自指導我彈鋼琴,因此,由我介紹他,也別有意義。”

翁帆語氣和緩,用堅定的語氣向大家介紹劉詩昆:他是當今中國的鋼琴泰斗、音樂大師和享譽國際的鋼琴演奏家。他17歲就成爲中國第二位在國際鋼琴大賽獲大獎的鋼琴家。1958年19歲,又在于莫斯科舉行的由當時蘇聯最高領導人親自主持的迄今爲止世界上最頂尖、最轟動的一次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届柴可夫斯國際鋼琴大賽”榮獲亞軍,從而蜚聲世界樂壇。

在頒獎現場,劉詩昆表示,舉辦這樣盛大的晚會是值得尊重的,是對真善美的弘揚,是對高雅文化的傳播。“我個人被評爲文化人物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這個評獎對我們國家的社會風氣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劉詩昆說,自己更願意看到正能量得到發揚,負能量的東西被削弱。

王亞蓉:匠心獨具 傳承中華文化

中國是一個絲綢之國,絲綢對中國而言有著特殊的文化意義。作爲文物修復專家、古代服飾研究專家的王亞蓉,師從沈從文,被譽爲織綉領域研究第一人。她的研究從東周的朱染雙色織錦到清代綢緞,貫穿了二千年的中國絲綢史,在她的眼中、手上,獲得了一個仿佛絲綢經緯般的中華文化歷史。

工作44年來,她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傳承著中華文化,參與過的絲綢複織項目,從代表性項目有湖南長沙馬王堆、河北滿城中山王劉勝墓、北京大葆台漢墓、遼寧省葉茂台遼墓等。

細如毫髮的編織,縱橫交錯的經緯綫,是她面前的世界。也就是在這個世界裏,她爲我們梳理,幷讓我們從中發現一個“絲綢中國”、“服飾中國”、“工匠中國”。她,就是大國工匠、古絲綢修復專家、中國科學院考古所特聘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王亞蓉。

音樂學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田青向我們這樣介紹王亞蓉:王亞蓉追隨沈從文從事紡織品考古近半個世紀,從現場挖掘到整理、研究,經年累月,孜孜以求。更是憑著她驚人的毅力與耐心、出衆的才華和巧思妙手,讓殘破的文明重現:她從古墓的冷水中淘瀝出千古匠心,在一片片殘破的絲綢遺骸裏尋覓一代又一代織女們的靈魂,將被歷史的罡風吹散的雲霓重新聚攏,她用周秦漢唐的經緯織出了當今中國的文化自信與瑰麗霞光。古代的織女應該感謝她,是王亞蓉讓她們不朽;今天的國人更應該感謝她,是王亞蓉讓中華民族“天上取樣人間織”的絲綢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得以復興幷傳承不絕。

王亞蓉的獲獎感言,也讓在場的嘉賓和觀衆動容。她說,“60年前,中國人不知道紡織考古,50年前中國人不知道沈從文先生對中國古絲綢文化所作的貢獻,40多年前,馬王堆漢墓出土,把驚現的中國服飾的優雅貢獻給了世界。”她深情幷遺憾地說,“我要感謝兩個人,沈從文先生和王㐨先生,是他們對“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作好了奠基,而我只是延續了他們的夢想。這個獎,對于兩位先生,來得太晚,很遺憾他們沒有看到。十多年前,我組建了一支紡織考古隊伍,在中國服飾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中,我會繼續努力。” 

2016年這些大師離開了我們

2016年,有多位文化界前輩和著名藝術家先後離開我們。斯人已逝,但那些文化大家留下的藝術的瑰寶和他們每個人對文化和藝術的執著追求却會永恒。 

他們是:劇作家、詞作家閆肅;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作家陳忠實;詞作家、劇作家張黎;文學家楊絳;詞作家莊奴;哲學家葉秀山;作家陳映真;翻譯家陸谷孫;舞蹈家賈作光;歌唱家費明儀。

作爲此次活動主辦單位之一的鳳凰衛視,以“拉近全球華人距離”和“向世界發出華人聲音”爲辦台宗旨,把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當作義不容辭的責任。鳳凰衛視及鳳凰網近期將向全世界華人觀衆呈現頒獎典禮的盛况。 

(鳳凰衛視供稿) 

如有查詢,請聯絡鳳凰衛視公關部

張小蕾​2200 8508 / 6795 6713​

———————————————————————